Usher CD7 II 重改上陣


如同前篇所述, 相較於CD-7來說, CD-7 II擁有更好的體質及用料, 在改裝上來說, 擁有更大的空間, 今天就在網友Jerry的委託之下, 在預算之內將CD-7 II盡量的提升, 發揮這台機器的最大功效,
LPF修改
CD-7 II與CD-7在LPF的少數不同處, 是CD-7 II改用雙OP, 分別負責正相及反相的LPF, 數值上則與CD-7相同, 都是採用原廠Datasheet上的詭異數值, 最後都有加上輸出交連電容

首先, 第一部就是修改LPF的零件數值, 將輸出交連電容bypass掉, 數值如下所示

原本的交連電容就直接用跳線跳除, 改完後如下圖,

疑, 元件呢, 我只看到一堆跳線, 看仔細一點.....

使用的都是0603的SMT金屬膜電阻, 以及C0G(NP0)等級的陶瓷電容, 這些原件有很不錯的精確度, 以及很低的溫度係數, 手上剛好有一批料件, 就拿來用了, 真的要說缺點, 就是....真的不是很好焊, 小朋友不要隨便學, 叔叔練過的...
輸出OP的龐路電容也換成1206封裝的0.1uF C0G陶瓷電容, 這種電容有很不錯的音色, 很高的聲音密度, 尤其銅管樂器更是一絕, 拿來當交連電容都OK, 另外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 很省空間, 讓你在電路上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加上輸出緩衝級
原本的交連電容移除之後, 交連電容的空間就可以拿來裝上輸出緩衝級, 讓CD-7 II會後端器材有更好的驅動能力, 這裡用的是NS的LME49600, 這顆IC內部基本上是一個Diamond Buffer, 擁有最大250mA的驅動能力, 後端器材的輸入阻抗即使很低都沒關係, LME49600的旁路電容用的一樣是CoG的0.1uF陶瓷電容

數位旁路電容修改
數位旁路電容全部改成0.1uF C0G陶瓷電容及Sanyo SEPC的固態電容
CD-7 II的時脈原本就是使用TCXO做為時脈基準, 這邊就不去動它了

到這裡, CD-7 II的聲音其實已經完全改觀, 之前CD-7的改機也差不多到這個程度, Jerry拿回去聽了之後, 對於解析及密度還算滿意, 但大場面的時候, 整個場面還是會亂, 加上預算上還有一些空間, 就決定更進一步下去做
類比電源端修改
音響首重電源,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電源的改善所帶來的效益也都很驚人. CD-7 II原本的類比用的是LM317/ 337可調式穩壓, 算是很標準也很不錯的作法, 但我們決定更上一步, 將原本板上的電源廢掉, 另外使用廣受好評的UCC穩壓, 而且將原本的+-15V改成+-12V, 讓可玩的OP更廣.
使用UCC穩壓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空間, 最後輸出的電晶體必須藏在原本的主板之下...

如上圖, 變壓器的+-18V, GND剪掉, 接上UCC穩壓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再來將主板上的類比部分的濾波電容, 及LM317/337移除, 並將UCC穩壓接上, 由於原本的類比5V也是從這供電的, UCC穩壓要另外拉一條線去給這類比5V穩壓

輸出線材及OP更改
工程最大的穩壓修改完後, 就是一些最後的修飾了, 首先將輸出的連接器取消, 改成直焊, 使用的是Mondurf(知名的M-Cap廠商)的1.0mm金銀線, OP也改成可換設計, 將NE5532換成AD8599, 這是韻味及解析兼具, 也不會太傷荷包的選擇

改完後的全機內部照片如下

改完穩壓之後, 整體的音場, 背景噪音, 都有如脫胎換骨一般, 遇上大型的管弦場面依然面不改色, 細膩及解析也更上一層樓, Jerry兄目前正在快樂的run-in中